【儀器網(wǎng) 食品檢測】眼下,秋天里的后一個節(jié)氣——霜降,已過,華夏大地上深秋景象愈發(fā)明顯。放眼望去,不論是枝頭黃澄澄的柿子,稻田里壓彎了稻穗的谷子,湖泊水中嬉戲憨游的肥美螃蟹,還是山腳下、籬笆旁開得正熱烈的菊花都在向人們展示著秋收時節(jié)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的熱鬧氛圍。
值此豐收時節(jié),2020年10月16日,圍繞“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xù),行動造就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十個世界糧食日也如期而至。在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上,我國糧食安全周活動圍繞“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安”的主題展開,旨在喚起民眾對發(fā)展糧食和農業(yè)生產的高度重視,將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切實地貫徹落實到生活當中的細節(jié)之處。
講到這里,或許對于生活在物質生活愈發(fā)豐富的現(xiàn)代化社會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糧食的獲取僅憑手機軟件的簡單操作就可以輕松準時送到家門口,絲毫不費吹灰之力。尤其是對于從小就生活在現(xiàn)代化的鋼筋混泥土的城市人群來說,糧食似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至于糧食到底從何而來,并沒有多少人關心。
然而,事實上,盡管在科技的助力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較上個世紀有了大幅地提高,但是隨著世界人口的爆炸性增長以及城市用地日漸擴張,環(huán)境惡化導致的可用耕地面積日益萎縮,世界糧食形勢日趨嚴峻,每年與饑餓和營養(yǎng)不良作斗爭的人數(shù)不斷攀升。
在我國,據(jù)統(tǒng)計,2008年,國內糧食總量已經超過了10000億斤,人均糧食占有水平超過了380公斤,高于世界人均水平,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0193.5萬噸(12038.7億斤),并首次突破了12000億斤大關,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連續(xù)10年增產。盡管糧食產量逐年豐收,但是糧食問題依舊是國民經濟發(fā)展中的突出問題。每一粒糧食從生產、收獲到倉儲、
運輸并終送入百姓餐桌,這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差錯都可能導致糧食被浪費。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糧食盡管產量可觀,但是糧食中的真菌毒素檢出率也高,這一問題廣泛存在于玉米、小麥、稻米等主要糧食作物中。另外,我國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可用耕地存在重
金屬污染問題,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多達1200萬噸,經濟損失高達數(shù)十億元。而食品當中的農藥殘留超標問題也亟待解決。
有鑒于此,我們在利用科技提升單位面積糧食產量的同時,也需要借助于先進技術來嚴格把關糧食質量安全,確保人們的餐桌安全。近些年來,隨著分析檢測技術的日新月異,市面上已經推出了各類先進的食品質量檢測儀器,如
食品品質檢測儀、谷物分析儀、面筋測定儀、纖維素測定儀、黃曲霉毒素速測儀、農藥殘留檢測儀等,這些專業(yè)的食品檢測儀器為糧食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除了利用上述檢測儀器把關糧食質量安全外,上面我們講到,糧食的倉儲環(huán)節(jié)也至關重要。因此,如何確保倉儲的大量糧食不變質也是一門技術活。依托于傳感器技術的興起,如今的大國糧倉儼然成為了可二十四小時全天候實時觀測的科技型糧倉。在大型糧倉內,一般會裝載各類溫濕度傳感器以及氣體傳感器,通過這些傳感器搜集采集的數(shù)據(jù),工作人員足不出戶便能了解糧倉內的詳實情況。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